疑幻疑真・如真如假@辨識網絡世界的問題教派講座

2016-07-10--HKCRM--Internet-Puzzles--v1--cover--1920x1080

疑幻疑真・如真如假@辨識網絡世界的問題教派講座(影片/簡報)
新媒體賦權讓人人可有發聲平台,
作為滿腔熱血的基督徒,
我們可有讓這腔熱血成為絆腳石,
成為資訊誤傳、異端流通的幫凶?
推本溯源是基本,慎思明辨才是關鍵。
相關報導:時代論壇基督教週報



「疑幻疑真・如真如假@辨識網絡世界的問題教派講座(影片/簡報)」連結:影片簡報

相關文章:明辨求真,謙卑自處──淺談網絡上的倫理與責任
原載於基督教週報第2692期(2016年3月27日)

張無忌:
「宋師伯他們都是明理君子,焉能胡亂怪人?」

趙敏冷笑道:
「越是自以為是君子的,越會胡亂怪人。」

~摘自《倚天屠龍記》

金庸小說描寫人性極其深刻,每次在網絡及新媒體上看到一些富爭議話題的討論,筆者都想起這段情節。謹與讀者分享幾點觀察,共同思考網絡上的倫理和作為基督徒的責任。

得空間?失空間?

網絡與新媒體提供更廣闊多元的分享和討論空間,然而近年筆者留意到一旦觸及一些富爭議話題,如同性戀、佔中、旺角事件等等,參與討論者往往為要以自認為正確的立場說服對方而激烈爭辯,甚至出現用攻擊對方背景或政治立場等來否定對方,以達致推倒對方論點的效果。這類缺乏操守和尊重的討論態度,令不少希望作理性討論或取態較溫和者卻步,反而收窄討論空間,形同滅聲,形成一種未必全面的主流意見錯覺。

聲音大?聲音小?

網絡與新媒體讓我們可以發聲,但有時候我們會跌入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陷阱,以為聲音大,對方就能接收得更清楚。事實上,如果聲大而無理,只會產生反效果,令聽者充耳不聞,能被接收到的聲音反而變小。

傳真快?失真快?

我們在網絡上讀到甚麼資訊,總想第一時間與友好分享。在分享轉發時我們總以為在「傳真」,但如缺乏求證核實,隨時令我們變成「失真」的幫凶。筆者有幾次收到弟兄姊妹的分享,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醫療改革措施中,強制在人體植入晶片作數據收集用途,並指這就是《聖經》啟示錄所提及的獸印──只要稍為查證,就知道這則訊息並非事實。

明辨求真,謙卑自處

作為基督徒,要傳福音、作見證,在網絡時代更要堅守明辨求真的原則,展現信仰的真實。我們會否在某些時候都變成文首故事中的武當高人般,自恃真理在手,就自以為是,缺乏謙卑自省,對人不對事,贏了辯論卻失了見證呢?

作為資訊接收者,宜慎思其理,明辨出處。
作為資訊發佈者,宜核實求真,力求持平。
作為討論參與者,宜謙卑自處,以理論證。

作為基督徒,筆者深信這些都是我們的基本責任,不論線上,還是線下。

「但要凡事察驗;善美的要持守。」(帖撒羅尼迦前書5:21)

延伸閱讀—
基督徒網絡倫理文章:
http://netfish.cc/tag/ethics/

網絡倫理講座:
https://newmediatalk.cc/tag/ethics/

相關報導:
時代論壇:「辨識網絡世界的問題教派」──俞真:慎思明辨才是關鍵
基督教週報:辨識網絡上的問題教派・信徒需對資訊慎思明辨

2016.07.10|辨識網絡世界的問題教派講座
主辦:香港教會更新運動、新興宗教關注事工|協辦:宣道會北角堂傳道部
詳情:http://bit.ly/2aDTAVN

關於 Calvin C. Yu
A digital publisher. A curator. A mindmapper. ^_^ www.netfish.cc

One Response to 疑幻疑真・如真如假@辨識網絡世界的問題教派講座

  1. 引用通告: 明辨求真,謙卑自處──淺談網絡上的倫理與責任 | 基督教新媒體運動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